建生态融标准育能力促发展
——151amjs澳金沙门建设与实践
151amjs澳金沙门现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共计4个专业,还包括应用电子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151amjs澳金沙门依据学院整体专业布局,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应用以及在智能控制领域延伸为主线,形成以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微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协同发展的优质专业群态势,并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兼融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取得长足进步。
一.明目标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注重构建校企行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生态圈,各专业创新实践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构建学制纵向贯通、产教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运行机制,成为上海市首批中高职贯通、双证融通试点专业,走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工学交替、循序递进”板块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探索实践同时获取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三轴联动、能力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微电子技术专业也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与德国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及迪根道夫(Deggendor)技术员学校合作探索实践中德合作技术员班,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输送德艺双馨、可持续发展的适应电子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维护、检测、营销和产线管理等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搭平台深融合营造育人生态
学院已签约19个校外实习基地,与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鹰机械厂、上海东湖机械厂、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校内实训打造真实场景,筑巢引凤,引厂入校,学院与浙江新码特公司共建校中厂型智能工业中心,与Google、ARM公司共建全国首批Google人才培养及ARM人才培养双示范基地,与西门子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联建的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校企深度融合,积极与企业联手,倾力打造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及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且为教师科研提供研究平台,拓展产学研结合的领域,实现以研促教,最终达到“高校、人才、企业”三赢的目的。同时,学院建设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赛项训练基地、自主研发的理实一体化电工实训基地、汽车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大厅、汽车总线技术实训基地、集成电路测试车间、微电子体验室等课内实训基地,建设“一部三室一中心”学生课外创新孵化基地(一部是与Google公司共建的Android俱乐部,三室分别是新技术体验室、电子小制作室、嵌入式实训室,一中心是指嵌入式科创中心-创新空间),创新孵化基地按“传帮带”(即师带生、高带低)机制运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教学空间从一体化教室到实训室,再延伸到校内外基地的真实生产现场,学生学习时间从课内学习到课外工作室和社团的学习活动,再延伸到相关技能大赛集训学习,整个过程有效拓展了培养能力的时空,从简单模仿到灵活运用、从量变到质变,变“一成不变的平面”课堂变为“不断生成的立体”课堂,形成有机的生态模式,为专业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 | ![]() | ![]() |
校内教学实践环境 | ![]() | 校内教学实践环境 |
![]() | ![]() | ![]() |
学生科创活动 | ![]() | 学生科创活动 |

三、强四化促融合打造专兼融合师资团队
151amjs澳金沙门现有教职员工37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辅导员、教辅人员等14人。23名专任教师中,5名副高职称,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为87%。
在建设师资队伍时主要采取强“四化”、促融合的举措。1.强“四化”:教学团队应具有“国际化、工程化、互补化、信息化”特点。依托我校“双师双向”交流机制等培训平台与机制,提升教师执教能力。通过市教委“海外名师”项目,聘请德国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的Poernbacher教授作为海外名师,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培养等;带教德国留学生,积极提升整个专业队伍“国际化”水平。通过内培外引,加强对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引进具有嵌入式技术开发方面工程人才,提升队伍“工程化”水平。同时依据专任教师个体特点,以“量身定制”方式打造教学型、科研型、技能型专业能手,造就团队“互补性”;对于兼职教师举办执教能力培训班,开展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结对活动,提高教师职教理念。以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过程中应用为着力点,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2.促融合:以技术开发与服务为纽带,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成电子服务团队,对外共同承担面向市场的技术业务,对内共同参与专业教学建设。校企人员在同一团队里,接受统一的管理,促进了文化上的对接,使“专兼结合”逐步走向“专兼融合”。通过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等,激发教师科研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目前,分院80%专任教师具有参与企业技术服务的能力。
近5年来,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 “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基地探索和实践”—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教学成果奖3项;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2个专业荣获上海市级教学团队称号、3支院级教学团队;建成3门市级精品课程;出版4本规划教材;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7名院级教学名师;2016年,上海市高职高专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比武一等奖;2015年陈琳老师在全国微课优质资源展示会获一等奖1项;2017年周宏伟老师获上海高职院校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2017年邵瑛老师获谷歌中国教育合作项目杰出贡献奖;在全国仅有20余名教师入选的Google公司高职师资培训讲师团队中就含有我院三名教师。
四、抓质量提能级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注重提升服务能级,为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开发《无线电调试工(四、三、二、一级)》等工种、积极开展助力云南和贵州院校的对口帮扶活动。近三年,本院为奉贤周边承担“脉冲控制器的开发”等技术开发项目20多项、开展技术培训覆盖416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10余场,辐射示范效果逐步显现。
截至2017年11月20日,学院共有在校生1282人,其中包含中高职贯通学生299人。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在85%以上,双证率为100%。大多数学生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常年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近5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区一等奖;Google 大学生Android挑战赛二等奖。本学院学生为上海市中福会少年宫、浦江镇少年宫等单位长期提供志愿服务,特别是跟前者的合作往来已近10年,平均每月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次在100以上,年平均人次超过1200。
![]() |
![]() |
![]() |
![]() |
![]() |
五、展望
“十三五”期间,151amjs澳金沙门的目标是通过机制创新,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丰富专业“生态圈”,通过生态圈撬动各生态因子(校、企、行、政)的作用,促进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渗透校企协同育人思路,进一步探索“双证融通”、“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教育模式,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按照校企深度互融的立体架构,着力开展核心课程特色资源建设、校内实训环境建设及智能化管理;锤炼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影响力的兼具专业教学与技术服务功能的师资队伍,把电子分院相关专业建设成适应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成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应用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育人全程始终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即:工具与技能、兴趣与特长、团队与协作、挑战与勇气、文化与传承,积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17年11月
151amjs澳金沙门